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logo 振威境外展

banner

2448億美元!逆風創新高

作者:肖斌
更新時間:2025-05-13
點擊數:

2025年5月7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此訪期間,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關于進一步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這份《聯合聲明》指出,中俄互為重要貿易伙伴,雙方高度評價近年來兩國經濟關系取得的長足發展,一致認為雙邊互利合作為改善兩國人民福祉作出了積極貢獻。雙方堅定捍衛自主發展雙邊經貿伙伴關系的權利。

習近平此訪行程結束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向隨行記者介紹此訪情況時表示,務實合作是中俄關系穩定發展的內生動力。中俄是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中國連續15年保持俄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去年雙邊貿易額逆風創下2448億美元新高。俄羅斯已成為中國最大能源供應國,兩國經濟優勢互補,合作潛力足,發展空間大。此訪期間,雙方又簽署20多項合作文件,為中俄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

“逆勢上揚”

全球經濟格局正面臨著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挑戰。世界各國基于經濟安全方面的擔憂,都不約而同地隨著地緣政治的變化重新定位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選擇更加可靠的投資和貿易伙伴。經濟格局的改變意味著原有的全球性投資貿易規則發生變化,并出現了一股逆全球化的趨勢。

在多種挑戰的綜合影響下,全球經濟格局形成七國集團(G7)、金磚國家、不結盟國家三大中心,內部聯系增強,而七國集團與部分金磚國家聯系減弱。在形成這種經濟格局過程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并削弱分工效率、規模經濟優勢和市場競爭,沖擊全球經濟穩定。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推高避險需求,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因此,全球經濟格局的高度不確定性促使多國尋求戰略依托,規避風險。

在此背景下,中俄出于戰略和避險需求,發展出“逆勢增長”的經貿合作模式。中俄雙邊貿易額持續攀升,提前實現貿易額倍增目標。2024年中俄貿易額再創新高,達到244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了7.5%。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早前曾強調,盡管全球發展面臨逆流,中俄務實合作保持“量穩質升”的態勢。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則是中俄合作成功的關鍵。

“能源牽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是中國國家發展的戰略基石。而對于俄羅斯而言,能源同樣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在其出口的大宗商品中,石油和天然氣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絕對比重。俄羅斯在2025年4月最新發布的《至2050年能源戰略》中,明確指出能源戰略的最終目標在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技術自主以及建立強大的能源產業競爭力。

能源合作在中俄經貿關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這一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兩國在能源供需上的高度互補、對戰略伙伴關系的高度重視,以及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的有力推動。俄羅斯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自2024年以來,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買家。普京在2025年1月指出,中國是俄羅斯能源資源的最大消費國,而俄羅斯則是中國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并在對華石油供應方面保持著領先地位。2024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通過“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應310億立方米天然氣,預計2025年供氣將達到380億立方米,屆時對華天然氣供應將達到合同規定的最高水平。截至2024年底,能源貿易額已占中俄雙邊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支柱。

中俄之間的互補性推動戰略合作升級。中俄經貿合作的迅猛發展,與俄羅斯實施能源“東向轉移”戰略緊密相連。俄羅斯能源部副部長謝列梅采夫在2024年12月召開的國際能源論壇“能源空間”會議上指出,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23%,其中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需求增幅可能達到30%至100%。因此,全球能源需求的穩定增長,為俄羅斯繼續保持其能源資源主要供應國的地位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中國正積極貫徹落實2020年9月提出的“雙碳”目標,即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并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中國已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以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并為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增綠色植被面積。中國政府實現碳中和的“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決心,也推動了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高度互補合作。

雙方拓展能源合作新領域,夯實戰略支撐。中國作為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生產的領軍者,正與俄羅斯深化合作。俄羅斯計劃采購中國設備,用于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能源項目開發。在核能領域,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與中國已攜手建設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并計劃在全球其他地區共同推進核能項目。由此可見,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在規模上不斷擴大,更在領域上持續拓寬,合作的內涵正在不斷豐富。

“貨幣加碼”

為了有效且主動地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中俄兩國在維護貨幣主權和金融穩定方面展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有助于構建更加牢固、更具韌性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本幣結算比重顯著提升。隨著中俄兩國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化,本幣結算在雙邊經貿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人民幣和盧布逐步取代了其他貨幣成為主要的結算方式。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俄貿易中超過95%的交易已采用人民幣和盧布進行結算,這極大地降低了對第三方貨幣的依賴。與此同時,中俄兩國金融合作的規模也在持續擴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中俄人民幣互換協議下的互換資金規模已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32個與中國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中,與瑞士并列第11位,顯示出中俄金融合作的活躍程度和重要性。

二、強化雙邊金融基礎設施協同。中俄兩國致力于強化雙邊金融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這主要體現在雙方發布的“兩個聯合聲明”中。2023年的中俄聯合聲明戰略性地確立了加強金融互利合作、擴大本幣在雙邊經貿活動中的使用,以及保障兩國經濟主體間結算暢通的總體方向,為雙邊貨幣韌性布局確定了合作原則。在此基礎上,2024年的聯合聲明則在操作層面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規劃,尤其強調完善兩國金融基礎設施,暢通經營主體結算渠道,并輔以加強銀行業保險業監管合作以及鼓勵雙向投資和債券發行等具體措施,從而落實并深化2023年聯合聲明所確立的戰略目標,最終旨在強化雙邊金融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推動中俄金融合作邁向更高水平,實現互利共贏。


多元化發展

為了確保經貿合作的長期穩定發展,在中俄兩國能源和貨幣合作的基礎上,雙方正積極推動經貿合作生態圈不斷擴大,并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

非能源板塊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第二增長曲線”。從農產品到整車出口,從中間品再到成套設備,一條“商品+產業鏈協同”的新通道正加速打通,展現出雙邊貿易生態的高度互補性與適配性。特別是在食品安全、農業技術本地化等領域,雙方已開始探索“本土化輸入+平臺化合作”的新型發展范式。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全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農產品占雙邊貿易總額的5.7%。2024年7月至2025年2月,俄羅斯對華出口小麥達27.5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中國小麥進口的主要來源國。

與此同時,中國對俄出口的電子產品、交通運輸設備和化學制品表現亮眼,分別占雙邊貿易總額的40%、22%和11%以上。據俄方統計,2024年中國對俄機械設備和車輛出口分別同比增長8%和13%。根據俄羅斯汽車行業分析機構(Autostat)數據,中國汽車品牌在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預計到2025年底將接近90%,進一步鞏固市場主導地位。

此外,中國企業積極布局俄羅斯工業園區。據俄羅斯工業園區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底,俄羅斯已建成454個工業園區,累計吸引投資約2.5萬億盧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其中,生產性投資超2萬億盧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4000億盧布。2024年,工業園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90億盧布,占當年總投資的11%,其中中國投資占比最高,達6%。從累計投資額看,中國在俄羅斯工業園區外資來源中排名第四,重點投資領域包括汽車、食品和機械工程。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年4月1日報道,中國投資者計劃在哈巴羅夫斯克超前發展區建設一座新工業園區。預計到2027年,該園區將建成兩家企業,分別為聚氯乙烯窗型材生產廠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首家鋼化玻璃生產車間。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州長顧問、亞太工業研究所所長魯斯蘭·扎利瓦茨基表示,工業園區是吸引全球投資的“金字招牌”,而中國合作伙伴對此有深刻理解和積極響應。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是近些年的一個新亮點。俄羅斯擁有約1.33億互聯網用戶和5000多萬網購消費者,為電商市場提供了廣闊的消費基礎。2024年,俄羅斯電商市場規模達12.6萬億盧布,較2019年的1.7萬億盧布增長近7.5倍,電商占零售總額的比重從5%躍升至23%。2024年1月,俄羅斯電商巨頭“野莓”向中國賣家開放入駐,并在深圳、寧波、杭州、天津設立分中心,全力打造中俄跨境電商平臺,在中國的營銷成效顯著。據俄羅斯相關機構統計,僅2024年12月,一家中國企業的人造圣誕樹和花環銷售額就占該品類總銷售額的9%。目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的第四大出口市場。

“務實為基,制度為本”

中俄經貿合作正經歷從傳統的市場與項目聯動,向以制度規則為紐帶的制度型深度融合轉型的關鍵階段??梢灶A見,未來中俄不僅在雙邊層次鞏固戰略互信,也將借助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平臺加強合作,促進歐亞大陸互聯互通和共同繁榮,為區域合作提供新的動力。

在“能源+貨幣”雙輪驅動下,中俄經貿合作不僅延續傳統貿易與項目對接,還在以下維度實現結構性升級:一是,多領域深化合作。雙方將全面深化經貿、投資、能源、金融、科技、人文和地方等領域合作,推動合作從單一領域向多領域協同發展。二是,能源供應鏈深度協同。深化傳統能源開發及管道運營,推進液化天然氣、電力和新興能源合作。深化民用核能合作,探索前沿技術和核電站共建。三是,新興領域合作拓展。發展電子商務,完善機制;加強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工作組;強化信息安全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四是,金融與投資合作升級。擴大本幣結算,鞏固結算基礎設施,支持雙方銀行機構發展;簽署新版投資合作規劃,監測重點項目,推動投資;支持相互投資和債券發行,提供運輸保險。五是,積極拓展綠色產業創新合作。中俄兩國聯合探索以綠色項目為標準的能源合作,政府、產業及金融機構共同推進ESG(環境、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助力企業在綠色框架下穩定成本、鎖定收益。

如今,國際格局持續演變中,中俄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正為全球經濟體系注入穩定力量。國際經濟就是國家政治,中俄經濟關系的發展,是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理性回應,更是塑造后全球化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戰略實踐。本立而道生。隨著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中俄不僅會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治理模式的創新與重塑,且有望助力全球戰略穩定和可持續發展。